睿果试管婴儿 试管资讯 溺爱孩子的六个错误——第三代试管婴儿/双胞胎

溺爱孩子的六个错误——第三代试管婴儿/双胞胎

1.父母可以做家务。 幸福指向& rarr让孩子承担劳动的义务。 小时候,我们都是被父母安排做一些家务…

1.父母可以做家务。

幸福指向& rarr让孩子承担劳动的义务。

小时候,我们都是被父母安排做一些家务,但是轮到我们做父母的时候,很少有人指望自己的孩子帮家里的忙。调查显示,各国儿童每日平均工作时间分别为美国1.2小时、韩国0.7小时、法国0.6小时、英国0.5小时、日本0.4小时、中国0.2小时。德国甚至将孩子6岁后参与家务劳动写入法律。

家庭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帮助孩子独立于父母,成功地建立自己的生活,而家务是增强孩子能力和信心的途径。比如3岁的时候,可以拿板凳,送器皿;4-5岁时,会叠衣服,会铺床;6岁的时候,可以收拾桌子,收拾房间;当你10岁的时候,你应该在家里承担某些任务,比如收集桌子和倒垃圾。总之,孩子是家庭的一员,要对家庭尽职尽责。

2.应该把孩子放在第一位

幸福指向& rarr让孩子学会关心他人。

近年来,孩子在家庭中变得越来越重要。可悲的是,一个家庭越以孩子为中心,孩子就越以自我为中心。李的母亲对此深有感触。以前她每次吃虾都会剥给儿子吃,自己从来不吃。有一次她随便往嘴里塞了一只虾,没想到李立马翻脸,又哭又闹,逼着她吐出来!显然,像丽丽这样以自我为中心的孩子,以后很难融入社会。

3.吃的穿的都无所谓,年纪大了自然会有!

幸福指向& rarr让孩子学会照顾自己。

很多带孩子的家长都是以控制为主。他们穿更多的衣服,但首先感冒。他们吃啊,喂啊,直到跑不动为止。导致他们长大后生存适应能力差。有很多中学生家长铺床垫,大学生全职陪护。

父母的安排而不是剥夺,才是孩子照顾自己的实际机会。其实简单的自助劳动,比如脱衣服、洗脚洗脸、整理学习工具,完全可以让孩子自己做。一开始,父母要包容他的无能和不完美。家长会逐渐从示范到手把手教到只是说说不动手。只要坚持一两个月,就没有培养不出来的生存能力。在这些方面,成年人应该有意识& ldquo懒& rdquo有些,孩子可以& ldquo是& rdquo有些,小时候的我,很舍得放下。长大后,我觉得解脱了。

4.尽量满足孩子的愿望。

幸福指向& rarr让孩子学会克制自己的需求。

很多父母对孩子有求必应,生怕拒绝会伤了孩子的心。其实人生挫折是不可避免的。

如果我们把自己向往的东西列一个清单,然后勾掉未来三年可能满足的愿望,其中20%可以勾掉,我们大部分人都会满足。现实情况是,孩子75%以上的愿望都能实现。很多父母善于克制自己的物欲,却毫无节制地满足孩子的要求。但是,人们往往不会珍惜太容易得到的东西,反而从中获得了更多的乐趣。这对孩子和大人都是一样的。更糟糕的是,孩子从中学到的是不劳而获。高消费不是靠努力和牺牲实现的,而是靠抱怨、勒索和胁迫实现的。

所以,家长要善于对孩子说不,要求孩子学会克制,学会承受。一项实验表明,面对餐桌上精美的巧克力,小时候能控制自己食欲的孩子,长大后的成就要比那些控制不了的孩子高得多。

问题是很多父母缺乏当场说不的技巧。典型的过程是这样的:走到街上,你说今天不买东西,但是到了街上,当你面对诱惑的时候,孩子们会先停留,然后表达,然后大吵大闹。当大人们感到羞辱时,他们会屈服。当然,他们还是要恶意的说,不会再发生了,不然就罚你。显然,这个空洞的威胁永远不会兑现。另一对夫妇是这样处理的:孩子们互相辱骂。夫妻俩商量了一下,决定由母亲出面说,你愿意的话可以留在这里。我们先回去,然后掉头就走。孩子看到情况不对,就会开始追。晚饭后,家长认真和孩子谈话,让孩子反思今天的行为,主动做出行为承诺。

5.凳子绊倒了你,所以我撞了它!

幸福指向& rarr让孩子学会承担责任。

板凳绊倒了孩子,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处理方式,不同的处理方式造就了孩子不同的性格特征:中国父母打板凳是为了安抚孩子,孩子学会了推卸责任,抱怨别人;美国父母是& ldquo没看出来& rdquo没有干预,孩子学会起床走路,独立性强;日本父母批评指责,孩子则学会承担责任,寻找原因。

其实很多事情成年人不用急着去挡路。让他们做自己的事,让他们承担自己的责任。比如玩具丢了,不要急着给他买,让他自己承担丢了的后果。你弄坏了小伙伴的东西,不用赔他,让他自己掏零花钱。只有他承担了负担,他才会从错误中吸取教训,这远胜于后来父母的反复唠叨。

6.现在的孩子都很幸福。

幸福指向& rarr让孩子学会体验快乐。

很多人觉得现在的孩子吃的好,穿的好,更别提有多幸福了。

但快乐不快乐,只有孩子知道。据调查,孩子在三种情况下最不开心:一是父母吵架离婚,孩子受到惊吓,不知所措,担心自己不被人要。第二,没人玩的时候。尤其是搬了新房后,父母给孩子设置了很多限制,比如不准在墙上画画,不准在地上拍子,不准在卫生间玩水,不准和同伴鬼混。最后很多孩子都想回老房子。三是做自己不想做的事。父母被逼着学画画,弹钢琴,上各种兴趣班。

安全、交流、自主都是童年的合理需求。如果这些需求得不到满足,孩子即使穿得再好,玩具再多,也不会感到快乐。所以,快乐的童年就是让孩子过自己的生活。

童年的主旋律应该是快乐无忧,但孩子也会有他们的小烦恼。家长要时刻关注孩子的情绪体验,肯定和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情绪,帮助孩子调整情绪。

本文来自网络,不代表睿果试管婴儿立场,转载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taiyatang.com/4357.html

作者: 小编

发表回复

联系我们

联系我们

0898-88881688

在线咨询: QQ交谈

邮箱: email@wangzhan.com

工作时间:周一至周五,9:00-17:30,节假日休息

关注微信
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

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

关注微博
返回顶部